誕生

敞開襁褓布,迎接赤子的到來,新生命的誕生在原住民社會裡備受重視,織品在傳統生育禮俗中的應用也深具社會意義。

初生兒沐浴後會包裹上母親或外婆悉心織成的布疋,作為降臨人世的第一件衣裝;親族會準備酒食、嬰兒衣物、背兒帶、布疋,作為家族增添新血的慶賀禮,而贈送給助產者的酬勞也經常是布疋。嬰兒的臍帶、胎盤需要妥善收藏、掩埋,部分泰雅族人習慣將男嬰脫落的臍帶放置在槍架上或背袋中,女嬰的臍帶則收藏在織布機裡。

待嬰兒漸長,母親以背兒帶將孩子持抱胸前或負於背後,讓孩子能感受到母體的溫暖與心音,也便於勞作之間的哺育。尺縷片織遂將親子情感緊緊維繫包纏。

典藏圖像




影音

排灣古樓村女巫師做嬰兒出生後成為人子儀式(seman qinatian) 胡台麗田野採集、錄影 1996年
影片長度:04分52秒
影片來源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灣民族誌數位影音典藏

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,是從大武山西方海拔約1100公尺,七佳溪上游山區的舊古樓部落遷移而來,屬於巴武馬群,是人口眾多、聲勢地位顯耀的部落。「seman qinatian」是成為「人」的禮儀,古樓多半於嬰兒二、三個月大時舉行。排灣族人認為嬰兒生命原屬於造物神,通過此儀式後,才真正成為世間「人」的孩子。本影片儀式由女巫Laelep主持,母親與孩子以淨化後的榕樹葉為湯匙,透過食用祭品(小米粥、醃肉湯、樹豆湯),向造物神獻上感謝,並為孩子祈福,使其健康成長。